“两高两部”:不得授权网络平台直接查询未成年人犯罪信息
作者:王峰 编辑:钟映佳
近日,两高两部最高人民法院、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未成公安部、平台司法部会签下发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直接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规定,查询对所有的年人案件材料,应当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犯罪相关规定,加密处理,信息执行严格的两高两部保管制度。除了纸质卷宗、授权档案材料等实质化封存外,网络未成特别强调电子数据也应当同步封存、平台加密、直接单独管理,查询并设置严格的查询权限。
此外,还规定了封存的案件材料不得向任何平台提供或者授权相关平台对接,不得授权网络平台通过联网直接查询未成年人犯罪信息。
存在封存管理失范问题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但由于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对封存的主体、封存的具体内容和程序以及查询的主体、内容、程序等把握不一,导致该制度在落实中出现封存管理失范,相关部门监管失序等问题。
比如,一些企业违法提供、出售、使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致使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泄露等。
通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省份都存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封未封或者违规查询导致泄露信息的案事件,造成涉案未成年人在考试、升学、就业、生活等方面遭遇歧视,很多涉案未成年人因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而无奈走上信访维权道路。
据司法机关统计,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80855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157962人,共计238817人,如果这么大一批罪错未成年人因犯罪记录失密造成就业难、入学难,可能会再次滑向犯罪深渊,使办案环节教育、感化、挽救的全部努力归零,影响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基本解决目前主要问题
《实施办法》全文共计26条,涵盖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定义及范围、封存情形、封存主体及程序、查询主体及申请条件、提供查询服务的主体及程序、解除封存的条件及后果、保密义务及相关责任等内容,基本上解决了目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按照《实施办法》,对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应封尽封”。
一是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程序中的材料,在诉讼终结前一律加密保存、不得公开;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后,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对自己掌握的未成年人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后未封存的成年人卷宗封皮应当标注“含犯罪记录封存信息”,并对相关信息采取必要保密措施。
二是对于未成年人不予刑事处罚、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起诉、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记录;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的记录也应当依法封存。
三是对于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也要注意对未成年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四是对于2012年12月31日以前办结的案件符合犯罪记录或者相关记录封存条件的,也应当予以封存。
按照《实施办法》,封存措施力求有效。
一是对所有的案件材料,应当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加密处理,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除了纸质卷宗、档案材料等实质化封存外,特别强调电子数据也应当同步封存、加密、单独管理,并设置严格的查询权限。
二是规定了封存的案件材料不得向任何平台提供或者授权相关平台对接,不得授权网络平台通过联网直接查询未成年人犯罪信息。
三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均负有在所负责的诉讼环节告知知悉未成年人涉案信息的人员相关未成年人隐私、信息保护规定的义务,以及规定了不履行该义务的法律责任。
四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后,非因法定情况,不得解封,但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成年后又故意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载明其之前的犯罪记录。
按照《实施办法》,查询程序力求严格。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查询主体。依法严格限制了单位查询主体,没有国家规定的,有关单位查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不予许可。对于个人查询本人犯罪记录可以依申请受理。
二是严格查询程序,明确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未成年人涉罪记录。对于有关单位和个人查询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申请,认真审核申请理由、依据和目的,严格把关,及时答复。
三是明确了出具证明的形式。即对于经查询,确实存在应当封存的犯罪记录,应当出具统一格式的、与完全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人员相同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并后附统一格式。
四是对于许可查询的,应当告知查询单位及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查询目的和使用范围使用有关信息,严格遵守保密义务,不按规定使用所查询的记录或者违反规定泄露相关信息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是规范了查询出口。为便于工作,《实施办法》中维持了目前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依职权分别提供犯罪记录查询服务的做法。
按照《实施办法》,责任追究力求到位。
一是明确了对信息不当泄漏的法律责任。第20条规定了承担犯罪记录封存、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信息工作的公职人员,不当泄漏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或者隐私、信息的,应当予以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给国家、个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依法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二是明确了人民检察院对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的检察监督权。规定了检察机关应当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和隐私、信息保护的全过程纳入检察监督范围之内,相关部门在收到纠正意见后要及时审查和反馈。
- ·长安汽车称开机广告时长较短不会更改,车机弹窗尚处监管空白
- ·河南济源房管局官微删除“房贷断供可延期还本付息”通知
- ·启迪药业遭遇“后院起火”,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被冻结,子公司营收状况堪忧
- ·中国筹建全球基地网络威慑美军?国防部回应
- ·交通运输部推进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 鼓励具备条件的规划项目提前实施
- ·花25万余元“买”好评,“广州啊哩哩服饰”被罚21万元
- ·广西又要下暴雨!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要来了!
- ·央企总裁挂职南京副市长:协助负责处置金融风险等
- ·防沉迷政策施行15个月后: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内
- ·麦趣尔纯牛奶检出禁止添加的“丙二醇”:公司股票跌停 回应称产品已下架
- ·Stellantis:电动汽车如果价格不降下来,市场就会崩溃
- ·东航一客机高空飞行时舱内飞出小鸟 资深机长:不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
- ·世界杯:“通灵”猎鹰早已剧透开幕战赢家?
- ·前置仓,把生鲜电商引进“死胡同”?
- ·杨伟民:中国仍有住房刚需,房地产不是夕阳产业
- ·国金证券评6月PMI:重回扩张区间,上游景气明显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