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什么都能赔”???
什么是保险保险销售误导?
保险销售误导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什都保险销售人员在保险销售业务活动中,保险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什都通过欺骗、保险隐瞒或者诱导的什都方式,对保险产品的保险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销售误导行为侵害消费者的什都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保险
有哪些常见套路?什都
表现一:隐瞒、混淆产品信息误导消费者。保险
故意隐瞒保险产品属性,什都将具有相近保险责任的保险产品进行混淆,或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什都侵害消费者的保险知情权。比如以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存款、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或者使用保险产品的分红率、结算利率等比率性指标,与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等其他金融产品收益率进行简单对比,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容易引发理赔争议或退保纠纷。
表现二:暗藏搭售误导消费者。
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个别销售人员为提高销售业绩,以折扣优惠、公司规定、核保政策为由,
变相误导消费者盲目投保高保额产品。也有部分网页、APP操作页面,以默认勾选、强制勾选等方式捆绑搭售,强制要求消费者购买非必要的产品或服务等,侵害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表现三:夸大保险责任或承诺保证收益误导消费者。
在保险产品营销过程中,个别销售人员介绍保险责任时断章取义、避重就轻,夸大保险责任范围,弱化保险责任免除等关键信息。比如向投保人口头承诺“什么都能赔”,故意曲解保障范围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理赔埋下隐患;或在销售分红险、投资连结险、万能险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时,存在只强调“高收益”而不展示不利信息、承诺保证收益等虚假宣传行为。
消费者如何避坑?
一、不盲目跟风,确认保险合同内容后再投保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订立的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保险产品所提供的保障范围以合同条款中的保险责任为准,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保险需求,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承保机构、保障范围、除外责任、保费、保险金赔偿或给付条件等,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保险产品。注意防范营销过程中混淆、模糊、夸大保险责任等风险。此外,在投保时,无论是线下投保或是线上投保,缴费前一定要仔细核对投保险种,在了解合同重要条款后再投保。
二、不随意委托,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要随意委托他人办理投保,不要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线上、线下投保务必做到本人确认,谨慎对待签字、授权、付费等重要环节,确保自己了解所签署或授权的协议内容。
三、不轻信“代理退保”“代理维权”,选择合法合理途径维权
如您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异议,或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存在纠纷等,要注意保留相应证据,及时向保险公司投诉,或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通过正常渠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不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的不法行为。
原标题:“什么都能赔”???
来源:金融时报
- ·国际铜期货上市满两年 产业参与渐入佳境
- ·河南省省长赴富士康:做好员工关心关爱,确保人员安全健康
- ·原料用能不纳入总量控制进一步细化,化工产业减碳挑战尚存
- ·利率进入“3时代” 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仍供不应求
- ·居家网课期间,父母和孩子如何有效沟通?一图看懂!
- ·“获1.1元打赏后报警”:社会需要更多“安全密码”
- ·背靠LVMH、掌管330亿美元,全球最大私募基金发力中国消费市场
- ·银行围城:薪酬增长慢,加班是常态,年轻员工想逃离,应届毕业生却想挤进去
- ·女性居家创业 演绎多姿人生
- ·基金频频出手次新股 尤爱成长风格
- ·前10月中国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降逾四成 “千亿房企”减半
- ·实录丨吴亚军投资者会议谈交班:公司的状态让我放心
- ·金融街建设与发展30年元素贯穿始终
- ·出乎意料!这国竟成“强美元”首个牺牲者?
- ·深圳盐田区牵手华大集团 欲打造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 ·中国驻越大使熊波:赋予中越传统友谊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