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汽产能加速恢复 上海汽车产业链重回正轨
原标题:特斯拉、拉上上汽产能加速恢复 上海汽车产业链重回正轨
机器转起来,汽产生产线跑起来,速恢把失去的复上时间“抢”回来,因疫情影响而减速的海汽上海汽车产业链正加速重回正轨。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车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业链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等整车厂均已启动双班制,重回正轨产能进一步爬坡。拉上目前,汽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利用率已恢复至100%。速恢
与此同时,复上在头部整车厂的海汽带动下,一度停滞的车产汽车产业链也在“满血复活”。“不光客户着急,业链我们也都着急了,整个公司目前处于赶工状态。”一家工厂位于上海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重点车企启动双班制
“为保安全,工厂采用双班制进行封闭式生产,目前已经累计生产整车超4万辆,产能利用率恢复至100%。”6月10日,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积极配合并在4月完成复工,同时积极带动和帮助了产业链中兄弟企业高效复工,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生产到物流,从销售到交付尽快恢复。
同样位于的上汽乘用车也于5月底开启双班生产压力测试,目前产能大约是单班生产时的两倍,接近满产时的八成左右。“最近我们一批员工有机会回家休整了,工厂也由原来的单班恢复到双班。”上汽通用一位驻厂员工对记者表示,疫情以来,工厂封闭式生产并未中断,如今更多的员工返岗,生产也恢复了正常。
另外,记者了解到,不少工厂在员工返岗时召开了复工主题的会议,强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产能。例如,上汽大众安亭汽车二厂发动全员群策群力,响应公司号召大力开展“拼产量、守健康、保安全”合理化建议专项活动,吹响复工复产快进号角。
加速恢复生产,也能体现在销量数据上。乘联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特斯拉批发销量为3.22万辆,其中出口2.23万辆。今年1~5月,特斯拉累计交付量为21.59万辆,同比增长超50%。
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5月份公司销售整车36.4万辆,正在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其中,上汽新能源车5月份销售近7.2万辆,同比增长56.6%;1~5月份累计销量已超过30万辆。“上汽将力争实现全年110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目标。”上汽方面表示,将在扎实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复工复产,持续加快产销恢复的步伐。
“根据5月13日上海官方发布,整车企业基本实现连续稳定生产,每天下线整车约2000辆。这个数据是同期水平的20%左右。目前整车企业对产销量也有比较高的期望,6月份预计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预计下半年企业加班加点会把上半年的损失补回来。”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供应链开足马力
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复工复产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全面协同。整车厂加速运转的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忙碌起来。
张翔向记者分析,对于一家车企来说,影响生产的主要是三个要素:一是零部件,二是员工,三是物流。目前看,随着员工基本返岗复工,物流也在恢复,零部件的供货是当前最重要的环节。
“为了帮助特斯拉等头部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上海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临港新片区还与特斯拉成立工作小组,一企一策协调各方力量保证企业高效复工。”特斯拉中国方面向记者介绍,特斯拉数百家供应商不仅遍布全国,还包括许多海外供应环节的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带动和提振关键零部件供应和仓储物流等环节,以特斯拉的复工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上汽乘用车相关人士介绍,企业对供应商原材料备货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整理了首批100多家重点供应商。上汽根据名单全力帮助这些供应商第一时间复工复产,除了解决人员到岗、防疫到位外,还帮助解决原材料、物流运输等各项事宜,“一厂一策”协同复工复产。
“我们的生产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订单本身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这边要开足马力,希望在下半年把四五月份的损失弥补回来。”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公司在上海青浦、临港的工厂5月底已全面恢复生产,目前公司上下处于赶工状态,预计六七月份能恢复疫情前的产能利用率。
“之前受疫情影响,交货计划会有一些调整,随着物流畅通,交货逐步在恢复了。”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悉,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推动下,经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力协同,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浙江-上海)正式投运使用后,供应商运输车辆可在宁波等站点卸车,再统一运往工厂,保证汽车零部件的顺利供应。
“汽车产业链企业赶工表面上看是为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内在原因则是市场竞争。”张翔对记者表示,汽车产业以点带链、协同复工对产能的提升效果明显,不过,目前零部件供货还有待完全恢复,产业链企业产能真正恢复预计要到7月份。
- ·关于个人养老金业务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仓位,加速提升!发行,持续回暖!
- ·摩根大通去年盈利下降22%,CEO戴蒙仍获3450万美元薪酬
- ·投资者称洋河梦之蓝系列品类太多了,应该压缩打造大爆款,公司回应
- ·利率飙升之际,PIMCO等资管公司抄底美国抵押贷款债券
- ·“坤坤”真的好起来了?业绩规模都有回升,最新持仓曝光!
- ·茅台位列“2023年度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第二十一位 中国第七位
- ·美消费者扛不住了:储蓄率新低、信用卡债务和利率新高,银行预计坏账激增
- ·刚刚!昌九高铁等3条铁路开工建设!
- ·2023新春献词|新春快乐,明达资产祝您和家人2023年兔年大吉!
- ·推动公募REITs发展 加大扶持养老金融
- ·美国12月成屋销售创2010年来最低,全年降幅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大
- ·4款产品被叫停后,这类“爆款”保险产品会否“降温”?
- ·在管规模重回900亿,葛兰去年四季度加仓片仔癀、恒瑞医药
- ·欧洲央行行长表达抗击高通胀决心
- ·港股虎年收官:恒指全年跌7.4% 新东方在线创造神话全年涨15倍
- ·424批次背包抽检:特步、阿迪达斯、以纯等上“不达标黑榜”
- ·医思健康预计第四季度整体销售额不少于10亿港元 同比升幅不少于8%
- ·中集车辆获控股股东增持2705.26万股H股股份 涉资1.4亿港元
- ·韩媒:自残、装精神病 韩国运动员为逃兵役手段迭出
- ·专访吴昊: 美联储“看跌期权”已经不在 避免引爆信用危机才是紧缩政策的底线
- ·花旗:下调Tesla目标价至137美元 评级“中性”
- ·2023开年上市银行高管变动多:超15家高层调整 青岛银行、青农商行齐换行长
- ·2022年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8% 多家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预喜
- ·量化大厂遭遇“升级骗术”,电商式俗语上阵,行骗能力翻倍?
- ·又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成功闯关,总过会企业增至199家!北交所上市热度再度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