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行业寒冬IPO长路漫漫,苦苦等候630天才拿到A股上市批文
炒股就看,博纳权威,影业专业,行业及时,寒冬候天全面,长才拿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漫苦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孙煜、股上实习生张婧怡 北京报道 IPO过会630天后,市批苦苦等待的博纳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纳影业”)终于拿到了证监会批文。
7月28日,影业证监会网站公示博纳影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行业申请获核准,博纳影业可公开发行不超过2.75亿新股。寒冬候天
在中国影视企业史上,长才拿博纳影业曾经创下多项“第一”。漫苦1999年成立的股上博纳影业是国内首家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电影发行许可证”的民营影视公司。
同时,博纳影业也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中最早接受外来资本注资,最早前往海外上市的那一个。2010年,博纳影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即破发。巅峰时,博纳市值约60亿元。
2015年年中,博纳影业宣布私有化。
次年4月,博纳影业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私有化买方集团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国际、红杉资本、软银赛富以及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于冬自己。
2016年从纳斯达克退市后,博纳影业一面继续增资,一面筹划A股IPO。
其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博纳百川影业董事长于冬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博纳影业28.03%的股份,是公司实际控制人。阿里巴巴、腾讯、等机构也位列公司前十大股东。此外,章子怡、张涵予、陈宝国、黄晓明等一众影视明星也分别持有少量的博纳股份。
2016年11月,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刚刚完成的A轮融资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成本,预计博纳2017 年上半年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
当时直言“回归A股,我们不考虑借壳,我们会老老实实排队”的于冬可能没有想到,博纳的上市之路会如此曲折。
2017年10月,博纳影业首次披露深市主板招股书,正式启动回A。
2019年7月,号称“本土第一大所”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康得新虚增利润等事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选择瑞华担任审计机构的博纳影业,IPO也受此拖累,审核状态变成了“中止审查”。
2020年8月,重整旗鼓的博纳影业再次递交招股书。当年11月5日,博纳影业IPO顺利过会。此后,博纳影业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苦等630天后,博纳影业终于获准发行新股。一名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按照深市主板公司一般发行节奏,博纳影业最快3周即可敲钟。
不过,出于获得合理定价的考虑,博纳影业可能会选择尽量延后新股发行时间。行业分析人士李东(化名)告诉记者,估计博纳会等疫情形势比较好、影视公司估值比较合理的时候再上。
“目前是行业寒冬,影视公司一直都在跌,博纳也给不了什么估值。”另一名行业分析人士张华(化名)表示。
2022年,国内影视公司再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截至本月中旬,A股共有14家影视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10家预计亏损。
从2020年博纳招股书披露的当年上半年业绩来看,博纳也难以避免疫情影响。博纳影业2017-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27.8亿元、3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2.6亿元、3.1亿元。而到了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缩水至7.55亿元和2680万元。
就估值而言,在行业普遍遇冷的贝塔环境下,上市梦圆的博纳影业未来想跑出阿尔法并不容易。
博纳影业IPO计划募集14.25亿,其中8.19亿元要投向博纳电影院项目,主要包括装修、银幕、座椅、还音设备、放映设备、集成系统、办公设备及辅助设施等。
对此,张华向记者表示,目前行业影院和屏幕已经严重饱和,上述重资产业务会面临现实的盈利压力。
(作者:孙煜,实习生张婧怡 编辑:朱益民)
- ·更多痛苦还在后头?分析师称特斯拉股价或跌至100美元
- ·顺丰控股前三季扣非预增超10倍 推40亿回购计划深耕国内业务布局
- ·周星驰罕见招人!“在漆黑中找寻鲜明出众的Web3人才”,看看你符合要求吗?
- ·继向梵高画作泼番茄汤后,肇事组织成员爬上英国80余米高塔楼致交通堵塞
- ·欧股集体收跌 主要股指均跌逾1%
- ·瞄准病有所医 沪市生物医药公司助力健康中国
- ·赤子城科技预期前9个月实现社交业务收入约19.1亿元至19.4亿元 同比增长约36%
- ·基金投顾业务三载探索:机构阵营壮大 策略服务迭代升级
- ·10月以来最高涨幅超40% 多只医药基金业绩亮眼
- ·全国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都产自河南!
- ·最新城市人口规模公布,这些大城市短期内与地铁无缘
- ·回购新规等“三箭齐发” 有助A股流动性长期稳定
- ·郑州百荣市场酒商抢低价名酒,中间人卷款千万跑路
- ·基金公司再现大规模自购潮,历史大数据告诉你“底”在何方!
- ·【育儿问答】六个月的孩子是否要开始训练使用杯子喝水了?
- ·【重点报道】站在新起点 续写新华章——山西团代表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