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来源:经济参考报
金秋九月的河南中原大地,洒满丰收的坚决喜悦,处处洋溢着喜迎党的扛稳二十大的热烈氛围。
记者驱车豫东平原,粮食但见渠田相连、安全平畴如织,重任连片的河南玉米地里,一穗穗玉米颗粒饱满,坚决好一幅秋收田园画!扛稳
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粮食是安全一个地处中原腹地、以“吨粮田”(两季田)闻名的重任粮食高产村。
刚进沈家村,河南映入眼帘的坚决是写着“庆丰收同心共富 迎盛会齐向未来”的红色条幅。一旁的扛稳高质量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村口不时有村民驾驶满载玉米的农用车进进出出,喜气洋洋。
“今年小麦、玉米双丰收,大家喜上眉梢。”沈家村村支书石长锁说。
一户农家院内,村民孙六与郭显春一人手持一把大头铲,正将一堆玉米棒铲进手推车里,再由楼上两名村民用吊机吊到二楼,铺开、晾晒。
“今年收成怎么样?”
听到记者搭话,55岁的孙六停下手里的活,脸上满是笑容:“收成不赖,大丰收。”她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弯腰拾起一个玉米棒说:“一斤玉米棒能剥出九两籽,每亩打1300斤。只会多,不会少!”
“今年尽管旱,但浇水足,苞谷从种到收,浇了四遍水。多亏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又打机井又通电,浇地不作难。”孙六乐呵呵地说。
没走几个街口,记者遇到正回家的沈永平。
“他可是种粮能人,习近平总书记来张市镇,进的那块麦田就是永平家的。”石长锁向记者介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市镇高标准粮田考察时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沈永平家的粮食亩产一年上一个台阶。今年,他家的小麦实测亩产达1400多斤,比2014年每亩又增产两百斤左右。
如今,沈家村3000多亩耕地的路、林、渠、井、电均得到改造,地头建了5G基站,连接数百个植保、气象传感器,监测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电力设施服务到地头,机井通电,保障灌溉,旱涝保收。
“粮食增产了,收入咋样?”记者问道。
沈永平给记者算起账:今年种了10亩小麦,平均亩产1400斤,每斤小麦1.5元,扣除成本721元,每亩净收入约1379元;4亩玉米平均亩产1300斤,每斤玉米1.1元,每亩净收入约915元,加上套种的6亩西瓜、辣椒,家里10亩地一年净收入大概25750元。
夜色降临,空气中透着阵阵清凉。路灯下,村民三五成群,惬意地散步、聊天。
记者夜宿村委会,次日黎明,便被阵阵布谷鸟叫声叫醒。早起的村民正赶在露水未消时,抢收大豆,尽早腾出田,播种小麦。
作为产粮大省,河南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
在有“中原粮仓”美誉的驻马店市汝南县,经农业农村部门实地测产,全县玉米平均亩产597.4公斤,在夏粮丰收基础上,秋粮丰产在望。
“作为基层种业科研工作者要努力开展良种技术攻关,精心培育好每一粒种子,把农业‘芯片’攥在自己手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位于豫北新乡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科研人员李艳说。
目前,河南全省秋粮进入大范围收获阶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已组织1.3万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全省全年粮食产量可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迎来一个粮食生产丰收年。(新华社郑州9月25日电)
相关文章
- 来源:央视新闻俄罗斯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当地时间30日夜间发布消息称,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当天晚上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另据塔斯社报道,戈尔巴乔夫将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紧2025-07-07
中国财险前6月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2766.71亿元 同比增长9.9%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7- 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美国海军网站消息,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上一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机,8日在地中海进行海上补给作业时被强风吹翻落海,正在紧急打捞中。据美国海军网站的一份声明,战机由2025-07-07
-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国际观察)针对少数族裔暴力执法频发 美国种族主义痼疾难除新华社记者吴宝澍 孙丁 宋盈美国一名非洲裔男子近日在俄亥俄州阿克伦市因涉嫌交通违规,遭数名警察追捕,最终身中60余枪死亡。2025-07-07
易会满重磅发声,中字头板块大涨!中金研报:银行及国有上市企业估值中枢有提升空间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王砚丹 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重磅发言。其中,他提到,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2025-07-07-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