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平台深入产业生态 供应链金融或蝶变

时间:2025-07-06 04:32:47 来源:毫不讳言网

原标题:金融科技平台深入产业生态 供应链金融或蝶变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当前,金融金融市场专业化分工趋势正在不断加深。科技

5月以来,平台先是深入生态供应链金融平台盛业(6069.HK)与深圳分行的新一轮供应链科技平台合作正式获批;13日,京东云发布以“供应链+场景+数智化+产业”为特点的产业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

供应链金融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协同的链金加深,其背景在于市场对万亿蓝海市场的融或期待。

公开信息显示,蝶变在交易及贸易活动增长、金融融资渗透率提高以及监管推动下,科技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平台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深入生态按融资余额计量,产业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链金人民币15万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人民币23万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0.3万亿元。融或

科技力量切分垂直赛道

产业升级以及商业周期变化下,企业的复杂化多元化需求与数字化浪潮来势汹汹,供应链的发展与稳定要求愈发迫切。

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金融与产业生态的重要纽带,其在解决各个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得到肯定。

日前,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以金融为纽带、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

据了解,作为金融科技行业专业化分工的一员,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联易融(09959.HK),自2016年成立起就以供应链金融科技赛道为方向。

联易融方面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繁琐且效率低下,供应链金融中不同参与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较低的数据可靠度和透明度,使验证交易详细信息以及有效评估和管理运营风险变得困难,尤其是与纸质工作和人工处理有关的人为错误和欺诈行为带来的风险尤甚。加之,随着供应链金融过程中各方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系统灵活性不足,无法为新业务和场景升级定制解决方案。这些因素长期以来一直使供应链金融无法迅速扩大规模,并阻碍其满足快速发展的供应链金融行业需求。

联易融认为,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行业对一体化科技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解决方案覆盖资产收集和验证、融资以及供应链金融中的其他工作流程。

正是由于看到了前沿科技为改善与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问题带来的可能性,联易融在2017年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出市场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应收账款多级流转平台,提升供应链金融及支付的可追溯性和真实性,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供应链更深层级供应商的融资和支付流程进行优化,服务包括、国家能源集团等多家大型核心企业。截至目前,与近700家核心企业和300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服务逾14万家中小企业。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主角”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根据银保监会发布数据,2020年,银行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达到2078亿元,同比增长20%。

在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不断加强科技开发的趋势下,作为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科技平台应该如何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

联易融表示,与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相比,当前不少第三方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创新上处于先驱地位。 “第三方具有开发及实施高效且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内部开发和实施科技解决方案的成本较高。以时间成本为例,实施第三方系统花费的时间较少,通常仅需一或两个月即可进行系统测试和安装,而开发和实施内部系统则需要长达十个月的时间。”

绑定产业生态 小微与核心无“主次之分”

“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量已经突破1.4亿,贡献了超过85%的就业岗位,但是,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向记者透露,在当前信用环境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小但困难仍有不少,如何深入融合产业数字化与数字金融将是重中之中。

有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人士直言,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还是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和确权,无论是应收账款多级流转还是资产证券化ABS都是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虽然在系统便捷度、智能化上有所创新,但是在战略方向上偏离了风控的底层逻辑。从结果来看,他们还是没有很好的帮助到中小微企业和服务到实体经济。

从前述来看,在顺应供应链发展与助力实体的需求之下,深入产业获得数据、了解不同产业生态特点或许才是撬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市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供应链科技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重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未来,供应链科技发展将是数据化、场景化、科技化。当前,运用大数据分析打通信息壁垒,是满足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需求的关键。

原野表示:“盛业作为一家领先的供应链科技平台,积极在智慧工地和医院SPD等产业科技领域进行战略布局,采用‘重交易、轻主体’的模式,可以更高效地获取实时交易数据,多维度交叉验证底层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灵活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公开信息显示,盛业当前主要业务包括提供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平台服务以及供应链科技服务三个方面,服务行业包括大基建,医药和能源等。

盛业的发展,也印证了深入产业对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程度。根据盛业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盛业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较2020年年底增长33%至1320亿元;净利润实现4.21亿元,同比增长25%。

与此同时,拥有产业科技基因的主体跑步入场也为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供应链金融最大特点不在于强调主体而强调网络,强调生态。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不是单纯某家企业就能发挥作用,它需要多方参与,为产业协同提供基础。”在介绍中,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专家对记者表示,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采取的是“1+N”的模式。在其中,“1”是指核心企业,“N”是供应链上的其他授信企业。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将打造3+N3(N的立方)一体化供应链金融科技体系,其中前面的3代表平台服务的三个客户群体,金融机构、企业、政府;后面的3是立方之意。在京东科技看来,对于企业客户而言,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和零售商没有主次之分,充分“去中心化”,没有1,更多的是加乘效应。供应链金融不再是基于一个“链”,而是一个“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线性关系,而是一种综合的网状生态体系。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将联合地方政府、大型产业集团、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参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