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液化天然气或供不应求!欧洲制造业外流加剧
作 者丨吴斌
编 辑丨张星
图 源丨新华社
尽管寒冬尚未到来,冬季但欧洲能源危机大战在即的液化应求业外紧张和不安已经随处可见。
欧洲各国正未雨绸缪,气或为捱过今冬能源危机频频出招,欧洲各国四处寻气,制造德国将以历史性援助协议把天然气巨头Uniper国有化,流加西班牙可能在用气高峰期关闭能源密集型产业,冬季英国政府9月21日公布了一项数百亿英镑的液化应求业外紧急援助计划……
其中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更是动作不断,德国政府计划向天然气巨头Uniper SE注入大约80亿欧元,气或防止德国能源行业崩溃。欧洲Uniper 9月20日也证实,制造正在与政府最终商讨一份方案,流加方案包括80亿欧元的冬季增资,完全由政府认购。液化应求业外德国政府还将购入其主要股东芬兰Fortum Oyj的气或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Uniper是德国国内的最大买家,处在能源危机的核心。在俄罗斯限制对欧洲的能源供应这一大背景下,如果Uniper破产,可能对德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波及,并可能威胁燃料供应,因此德国政府面临巨大行动压力。
此外,9月16日,德国政府正式接管了公司(Rosneft)在德国的业务,此举将可能加剧两国的冲突,并可能招致俄罗斯方面的报复。今年晚些时候,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禁令将会生效。
德国政府表示,此举是为了确保施韦德特、卡尔斯鲁厄和沃堡三座炼油厂的运营,这三座炼油厂约占德国石油加工能力的12%。对于可能的报复措施,德国总理朔尔茨指出,我们已经考虑到了俄罗斯切断原油供应的可能,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不管怎样,能源危机已经严重冲击了欧洲。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能源是制造业重要投入品,目前欧洲面临的能源短缺情况并不是短期现象,预计至少将在几年内持续。持续的能源短缺冲击和能源价格上涨冲击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企业不仅面临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压力,在断气和缺气影响下,开工率无法保证,可能影响合同履约。7月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调研显示,约73.3%的被调查企业面临投入品短缺,电子、机械制造和汽车行业90%的企业难以买到所有所需材料。因此,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开始考虑外迁。
冬季液化天然气或供不应求
对于欧洲而言,目前的储气进展是个好消息。根据欧洲存储运营商数据,德国储气设施上周日已达到了90.07%的库存水平,欧盟的平均储气水平为85.99%。
但问题在于,冬日天然气需求才会真正到达顶峰,届时一旦供应问题进一步加剧,欧洲将不得不实行能源配给,经济将遭受巨大冲击。
因此欧洲各国希望加快寻找俄罗斯能源替代来源。作为解决方案之一,德国希望能够尽快从卡塔尔购买更多的液化天然气,目标是最快在2024年年中取代从俄罗斯进口的所有能源。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与卡塔尔达成供应协议对德国有利,但这其实无法解决德国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因为卡塔尔北部油田扩建项目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投产。
此外,上个月,德国总理朔尔茨和副总理哈贝克共赴加拿大,希望就能源和原材料领域达成双边合作。但由于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建设和监管都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朔尔茨加拿大之行抱憾而归。
在供应链、资本纪律等因素制约下,美国的作用也很有限,美国页岩油气业高管已经警告称,今年冬天无法增加油气供应来“拯救”欧洲。页岩油气田最大的投资者之一、私募股权Quantum Energy Partners负责人Wil VanLoh表示:“我们的生产模式就是如此,无法增加更多产量。不会有紧急援助,不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
在被问及美国页岩气行业是否可能大幅增产时,美国能源巨头公司(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首席执行官Scott Sheffield也表示,“不,我认为这不会发生。我们没有增加钻井平台数量,我也没有看到其他公司增加。随着供应紧张,原油价格可能在今年冬天升至每桶120美元上方。”
更糟糕的是,接下来的冬天欧洲可能还需要和亚洲争夺天然气供应。目前市场普遍担忧,在今年俄罗斯供应中断的情况下,当北半球冬季的需求达到顶峰时,天然气市场供应量将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9月20日,日本气象厅预报称,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冬天日本可能会尤其寒冷。从今年12月到明年2月,日本东部和西部的气温很有可能低于正常水平;与此同时,日本东部和西部日本海一侧地区,冬季降雪量可能将高于正常水平。这意味着今年冬天日本民众对取暖燃料和电力的需求可能高于以往。
由于能源资源贫乏,日本是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其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约占全球近五分之一,仅次于中国。如果今冬的寒冷天气促使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增加,将会致使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和煤炭市场进一步吃紧。
由于替代来源有限,节约用气成了无奈之举。路孚特首席电力与碳分析师、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俄罗斯供气减少,替代气源短期内难以完全补足缺口,那么只有消费侧采取措施,才能实现安全过冬。确切地说,欧洲目前还没有到能源短缺,只是能源危机,而现在讨论的措施就是为了避免或者减轻冬天能源短缺的影响。
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分析师Fabian Rønningen也表示:“随着冬天的临近,欧洲天然气市场仍处于危险之中……欧洲面临的最大风险仍然是东北亚的寒冬,这将引发两地对货物的激烈竞争。”
欧洲制造业外流加剧
随着能源价格持续狂飙,欧洲制造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中国等国制造业也间接受益。
德国联邦统计局9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升7.9%,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6%和7月的5.3%,8月PPI同比涨幅更是高达45.8%,比7月37.2%的涨幅高出了逾8个百分点。8月PPI环比和同比涨幅都创下联邦统计局1970年追踪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更大范围来看,欧元区8月通胀率也刷新了历史新高。欧盟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欧元区8月CPI年率终值录得9.1%,为有记录以来最大增幅,逐渐向两位数逼近。
在能源危机引发的层层冲击下,欧洲制造业风雨飘摇。例如,今年上半年德国的“关键化学品”类目进口同比暴涨40%,这些能源密集型行业产品的订单如今只能交给外国供应商来做。
巴克莱欧洲首席经济学家Silvia Ardagna警告,欧洲希望实现能源独立的想法,希望摆脱俄罗斯廉价能源,将导致其经济面临能源成本永久上涨的打击。欧洲工业强国德国和意大利之所以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部分原因来自于通过管道进口的大量廉价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但由于现在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欧洲将失去这些丰富资源的获取途径。
王有鑫警告称,随着制造业外迁趋势的推进,欧洲产业空心化问题将更加严重,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制造业表现通常要比服务业更加稳定,而随着制造业外迁增加,欧洲经济波动性将进一步加大,经济活力将持续弱化。其中,德国中型企业几乎占全球2700家隐形冠军中的一半,如果相关企业逐渐向美国等地区转移,欧洲企业创新活动将减少,经济外溢效应以及在未来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也将随之下降。制造业的长期疲软也将恶化欧盟的贸易收支情况,跨境资本流入也将减少,欧元走势将受到持续影响。
在能源危机打压下,王有鑫认为,欧元区面临的衰退压力大于美国,可能于四季度率先陷入衰退。受断气和能源短缺等因素影响,欧元区通胀形势更加顽固,尽管欧央行采取了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的强力紧缩举措,但通胀指数未现回落迹象。能源短缺对欧元区工业生产带来较大压力,抬高制造业生产成本,不少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欧元区经济“火车头”德国的玻璃制造、钢铁、化工以及汽车工业产出减少,欧元区可能于今年四季度陷入衰退。
企业层面,大众Traton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莱文感叹道,冬天将会是最糟糕的时期,届时家庭、医院和企业势必将争夺能源,目前整个大众集团都在为短缺时期做准备。
对于未来而言,更糟糕的是能源危机短期内根本无望解决。美国盖特斯通研究所(Gatestone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Peter Hoekstra分析称,如果欧盟为其能源和气候目标制定了一个理性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化目标,那么当前的能源危机是可以避免的,但可悲的是目前欧洲的能源解决方案偏理想化,未来注定要失败。欧洲方面似乎希望能源市场的重构能够在2023年初完成,但问题是,欧盟成员国目前公布的一些举措并没有为长期可行的能源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
养老第三支柱元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启航,如何抵达彼岸?A股二季度开门红:交通运输板块涨幅靠前 旅游白酒表现抢眼连续三年“三中一海”,券商投行收入格局生变,前六券商吃肉,后排券商喝粥,收入差距大幅拉开多说无益,先看战绩!尾盘掘金提示个股今天表现可圈可点!继电器领军企业涨超2%三部门有关负责人解读26条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政策新网银行去年净利9.2亿增逾30%,不良率降至1.05%燕文物流三大问题:股权转让另有隐情?毛利率为何远低于同行?商务部召开汽车产业链外资企业座谈会,希望跨国车企扩大在华投资,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鹰美将于12月22日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港元首亏41.6亿吞噬三年净利!内忧未清外患来袭,海底捞阵痛何时止?
- ·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执行20条措施“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 ·欧元区3月份通胀创历史新高
- ·未及时、准确告知上市公司拟发生股权转让 ST远程原控股股东收警示函
- ·高油价愁死人!美国专业售车网站电动汽车搜索量激增173%
- ·担忧科技股暴跌影响股价,ARM称明年一季度无法完成上市
- ·原北京国管中心党委副书记范月仙被开除党籍
- ·理想汽车-W3月理想ONE交付量同比增长125.2%约至1.10万辆
- ·美团闪购,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 ·内蒙古: 精准防控下尽快复常,不能因为怕管不好就不敢放、不真放
- ·扎哈罗娃指责北约希望俄乌冲突一直持续下去,赵立坚:北约理应反思
- ·连续三年“三中一海”,券商投行收入格局生变,前六券商吃肉,后排券商喝粥,收入差距大幅拉开
- ·拜登“史上最大规模”释放石油储备,是冒险赚吆喝?
- ·因未落实防范电信诈骗风险要求等,百联优力被罚没6489万
- ·直播电商下半场:店播成为新常态 带货困难犹存
- ·“付费报道”服务公司调查:以“新闻维权”为噱头,2000元可报道一周,已有人上当
- ·直击业绩发布会|浙商银行净利增速回正 新行长首场业绩会展望未来估值走势
- ·开播11年,《甄嬛传》仍是年轻人的“电子榨菜”
- ·素士科技IPO:业务独立性不足 多项实质性障碍“缠身”
- ·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要对受疫情持续影响面临较大困难的行业领域加大金融支持
- ·美国3月非农就业人口仅增43.1万人,但失业率与时薪数据超预期
- ·热搜!厂家提价?连花清瘟涨超50%!公司回应:没有的事
- ·三部门: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
- ·北京发布“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三年内建成70万个充电桩
- ·建业集团“去库存” 万达将全面接管建业地产商业项目运营
- ·国盛证券:维持耐世特买入评级 目标价8.3港元
- ·央行召开2022年金融稳定工作电视会议 稳妥处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