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何不被“困”在工作时长里?
计件制,困时薪制,工人工作在线时长与派单质量绑定……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何不被“困”在工作时长里?日报
专家建议,应针对新业态用工设计出相应的新业形态工时规范制度和劳动定额标准
本报记者 陈华 唐姝
阅读提示
根据平台企业的薪酬设计规则,无论是劳动里快递员、外卖员的不被计件制,网络主播的时长时薪制,还是困网约车司机的在线时长与派单质量绑定,收入水平都高度依赖工作时长,工人工作导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得不超时工作。日报受访专家建议,新业形态应探索建立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里工时规范,防止过度劳动,不被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时长
在刚刚过去的困“双十一”,快递员、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再次进入超长“待机”状态,他们的相关劳动权益问题也备受关注。
根据平台企业的薪酬设计规则,无论是快递员、外卖员的计件制,网络主播的时薪制,还是网约车司机的在线时长与派单质量绑定,收入水平都高度依赖工作时长,导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得不超时工作。
当现有的工时制度和劳动定额标准,受到新业态用工方式的冲击,从业者的权益该如何保障?《工人日报》记者对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超长“待机”,少有休息
“没回信就是在直播。”广州带货主播罗阳(化名)在自己的微信名上这样备注。2020年正式入行后,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罗阳开始奔波在不同的电商平台、商家之间。“这场直播结束了,得立马赶下一场直播,不是在直播,就是在去直播的路上。”他给记者发来的直播安排上显示,几乎每天都有2~3场直播。
通常,晚饭后、睡觉前是直播观看人数最多的时段,因此,晚上12点是罗阳正常的下班时间,有时也会凌晨2点才下播。赶上“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每天要连播3场,每场直播3~4个小时。
直播时要始终保持情绪饱满的状态,下班后的罗阳感觉整个人“被掏空了”,一句话也不想再多说。
和罗阳一样,合肥网约车司机陈广(化名)每天收车后也身心俱疲。从早上6点出车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收车,他的一天几乎都在车里度过。入行半年多,他很少休息。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此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网约车司机都在高负荷运转,日均工作时间为11.05小时,其中,49.21%的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8~12小时,27.38%的司机每日工作12~16小时,74.76%的司机一周出车 7 天。
尽管各平台有防止司机疲劳驾驶的强制措施,然而,对大部分司机来说,每4小时强制休息的20 分钟无法真的休息,只能在路上空跑,有的司机甚至会换个平台继续接单。
收入灵活,依赖时长
罗阳没有与直播机构签约,工作相对自主灵活,同时也意味着无底薪、赚时薪,时薪100元~200元不等。即使成交额很高,主播也很少能拿到额外的提成,只能通过拉长时间增加收益。
记者采访发现,不同的新业态行业虽用工模式不同,但多数从业者收入以计件为主。
记者以应聘外卖骑手为由咨询了一家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配送站点,负责人表示,基础单价每单5元,入职满3个月,每月出勤28天且跑够1000单,可拿到6.8元/单的最高单价。
在该站点业绩靠前的专送骑手小刘月入近万元,与之对应的是每天上线十几个小时,最多的一个月,他跑了近1800单。
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来说,更多的时候,他们“想停也不能停下来”。
前述《报告》指出,有司机表示:“如果不出车分会掉,分掉了就会影响接单,因而需要每天都跑。”这种现象也得到了陈广的印证:每天要保证上线至少10小时,活跃值越高,派的单就越多越好,“感觉被在线时长‘困’住了”。
“如果不多跑,可能连租车费都挣不回来。”陈广每天租车费用125元,每单抽成比例18%~30%不等,到手后所剩无多。“单价太低,一口价的单只能挣个起步费。”为此,他注册了多个平台,哪个价格合适就跑哪个。
而对罗阳来说,一旦停下来,可能就意味着被行业抛下。
“一个同行休息了10天,回来后发现,之前合作的品牌已经找到了新主播。”罗阳感觉到直播行业越来越“卷”,不断有新人涌入,时薪也在“缩水”。
针对性探索工时规范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肖竹表示,新业态用工形式灵活多样,部分从业人员与平台或相关方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但更多属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以及“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的情形,这两类用工方式目前尚未建立明确的工时保护规则,整体处于失范状态。
安徽昊华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敏指出,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介于两者之间的“不完全劳动关系”。他建议,相关立法要针对“不完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和相关劳动基准等进行明确。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有别于传统的“企业+雇员”模式,劳动者通过平台自主接单承接工作任务并获得报酬,劳动用工任务化、计件制更具有普遍性,对传统工时和劳动定额的制度逻辑产生了强大冲击,需针对数字时代和新业态用工,设计具有适应性的工时规范制度。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王天玉则认为,考虑到从业者多平台就业的特性,应探索基于经济从属性的任务计量型劳动基准,在从业者灵活就业总时长无法直接控制的前提下,大型平台可以通过任务连续性和总量的控制来限制劳动机会,防止过度劳动。当从业者达到任务计量基准时,平台应停止派单,否则要承担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责任。
如何根据新业态不同行业、职业的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工时规范?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劳动者单位时间的报酬收入,以符合劳动者基本工作收入预期目标,减少收入水平对工作时间的过分依赖。对于网络主播等单一工作场所的单一工作形式的工时规制,则应从劳动者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的角度保护其休息权,对其最长工作时间建立强制性规范规则。”肖竹说。(工人日报)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 ·陈鸣波任重庆市委常委
- ·“牙膏第一股”两面针去年净利降85%:主业仅盈利170万 炒股亏了2100万
- ·金融消费行为调查:近七成00/90后使用过信用卡分期服务
- ·真·中日合拍?曝大疆和松下正联合研发新自动对焦系统
- ·一季度百强房企业绩几近“腰斩”,仅两家销售破千亿,百亿房企较去年同期减少30家
- ·央行助力乡村振兴 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
- ·大连新房价格连跌5个月,楼市库存量全国百城第二
- ·北约秘书长:支持乌克兰“有代价”,但要“携手坚持下去”
- ·美银证券:重申龙源电力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27.2港元
- ·走自己的路!欧佩克+如预期继续“慢速”增加石油产量
- ·上海:在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已完成910万人核酸检测 发现一定数量检测结果异常人员
- ·世界杯,爆出大冷门!足球的尽头是芯片?
- ·欧洲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苦了欧元区消费者! 能源开支或增2300亿欧元
- ·农业农村部部署做好渔业职务船员等级职级晋升考试考核工作
- ·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今天起举行 进一步凝聚邻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共识
- ·三大航司召开业绩说明会 国际航线增班态势渐趋明显
- ·CIS芯片供应商思特威IPO:多家客户及供应商入股 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
- ·奈雪的茶上市后首份年报出炉!连续第4年亏损
- ·苏泊尔去年净利近20亿:毛利率创新低 易方达系清仓
- ·众捷汽车实控人孙文伟IPO前诡异获股权激励 1436人次未缴五险一金自称625人次“主动放弃”
- ·渝农商行2021年实现净利润97.18亿元,同比增长13.47%
- ·上海闵行:将开展街面管控工作,对流动人员进行全覆盖排查
- ·上海:在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已完成910万人核酸检测 发现一定数量检测结果异常人员
- ·“政策速递”助企业安心发展
- ·千亿养老目标基金赛道分化:国联安安享稳健清盘 博时基金、景顺长城旗下产品领亏
- ·北京地铁昨日客流量较上月同期降幅超五成
- ·北大博导独董称上市公司年报不保真,自费请会计师审计遭拒,怒而辞职
- ·长征六号改成功首飞,长征火箭家族还有哪些“新成员”?
-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继续研究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等政策
- ·这届世界杯,来了多少“中国队”
- ·东方雨虹及旗下六大品牌获评“2022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首选品牌”
- ·库存去化超90个月,房价跌回5年前!这个北部湾城市如何破解“消化难”?
- ·金融时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险资运用“绿”意趋浓
- ·10余股涨停!“中字头”持续暴涨,原因找到了?医药集体低迷,这个概念领跌......
- ·营收破2000亿,利润从单季亏损到盈利15亿!顺丰:今年业绩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