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考研志愿被他人篡改?安全策略与法律保障都要升级
原标题:考研志愿被他人篡改?光明改安安全策略与法律保障都要升级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升学是影响一生的大事,志愿填报是网评升学的关键环节。篡改他人志愿信息,论考略法律保无异于窃取、研志愿被侵犯受害者的人篡受教育权,法律决不能“高举轻放”。全策
王钟的障都丨媒体评论员
近日,报名参加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升级小张,向媒体倾诉自己遭遇的光明改安“怪事”:自己的学信网账号被人登录,先是网评被取消考试报名,接着,论考略法律保考研调剂志愿又被乱填写一通。研志愿被她的人篡经历被报道后,引发人们对考研志愿填报系统的全策担忧。
被人填写的障都调剂志愿都与小张所读的物理专业无关
©上游新闻
根据小张的描述,她的调剂志愿被他人修改成与自己学习方向无关的院校和专业,幸好发现及时,她重新填报了调剂志愿,才获得复试机会。从登陆记录截图看,不仅有小张目前所在地的IP地址,也有她就读本科学校所在地的IP地址,因此她怀疑是“熟人作案”。她表示,已经将情况向警方报案。
这个异地登录IP地址,常在深夜或者凌晨登录
©上游新闻
事情的真实面貌,有待警方调查。不过,关于考试志愿填报信息被他人篡改的问题,此前已有多起案例发生。去年7月,河北衡水高考考生周某就向警方报案,称发现其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了。警方调查后,发现是周某的同学吴某偷改了周某报的第一志愿。事后,警方依法对吴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并联系该省教育考试院恢复周某原先填报的志愿。
不管是中高考还是考研,对很多考生来说,升学考试的结果不仅体现在成绩上,还取决于志愿填报。合理填报志愿,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考分,也能让未来学习方向符合考生的兴趣与能力;志愿填报不合理,会让考生与心仪院校失之交臂,甚至错失上学的机会。因此,他人篡改填报志愿信息,就是对考生受教育权的严重侵害。
目前,考试志愿填报系统已经全面远程化,考生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都能填报和修改志愿。但是,一些篡改事件的发生,说明志愿填报系统仍存在安全漏洞。比如,系统通过账号和密码就能登录,就没有跟上目前主流的网络安全要求。众所周知,密码既有可能被身边熟人猜到和获取,也有可能被掌握一定技术的“黑客”破解。事实上,很多应用软件在一台设备首次登陆时,通常要求验证用户手机号,甚至要求“刷脸”认证。
从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看,单一的密码验证已经是落后的手段。志愿填报系统,也应提高安全策略。在上述小张同学考研志愿遭篡改的报道中,记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现,在修改账户密码时,如果知道注册邮箱、姓名和身份证等信息,不需要发送手机验证码也能重置密码。这同样给他人篡改信息留下操作空间。
鉴于显而易见的侵权风险,升级考试志愿填报系统安全策略已迫在眉睫。实现登录设备、实名验证、账户密码的多重验证,能够有效防止他人篡改信息、异地登录。现在,就连一些游戏平台都能实现严格实名认证,防止他人随意登录账号、修改密码,志愿填报系统没有理由不升级换代。
当然,从理论上说,任何网络安全措施都有局限性。因此,防止他人篡改志愿填报,也依赖于严肃的法律制约与惩戒。《刑法修正案(九)》已明确将考试作弊入刑定罪,篡改他人志愿虽然不属于作弊,却同样危害考试公平、侵害考生正当权益,理应受到法律严惩。即便是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盗取他人账号修改志愿信息,也涉嫌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升学是影响一生的大事,志愿填报是升学的关键环节。篡改他人志愿信息,无异于窃取、侵犯受害者的受教育权,法律决不能“高举轻放”。今后再发生类似案件时,警方理应积极介入、认真调查,在相关证据成立的基础上,司法机关要充分动用法律手段,给受害者一个公平,还升学考试应有的公正,也对那些无视志愿填报严肃性的人员构成震慑。
- ·贝尔世界杯首秀破门 美国1-1威尔士
- ·商务部:第五届进博会正按照原定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 ·明知用于信息网络犯罪仍出卖银行卡,一男子获刑
- ·乌空军战机损失惨重 美媒称米格-29表演机或挂弹参战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疫情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快速转换
- ·IMF工作论文 | 新兴市场证券加入全球金融管网
- ·台九鹏基地试射导弹 军迷猜是天剑二
- ·欢瑞世纪造假案后续:新时代证券及2名财务顾问各领罚
- ·多地挂牌第五批土地出让,土地出让模式从集中出让转向常态化
- ·安徽5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8%,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 ·比亚迪:提高回购价格基于资本市场表现及信心
- ·马斯克怎么成了币圈靳东?
- ·央行、银保监会: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
- ·ESG投资再添强将 大成ESG责任投资基金6月6日发行
- ·日本外务省:日美韩三国“将在安全领域强化合作”,日韩将密切磋商改善关系
- ·胡海泉茶饮品牌关联公司偷税被罚款9万!隐瞒加盟费等收入527万